返回
阅读时长约5分钟

华裔少儿学中文,去哈尔滨领略真正的北国风光!

作者:PPtutor内容创作团队   |   2024-01-26

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

2024年刚刚拉开帷幕,哈尔滨就迅速把全国人民带进了童话般的快乐海洋中。

为了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哈尔滨持续“整活”上大分:冰雪大世界“蹦迪”、冻梨切片摆盘、打铁花表演、飞马踏冰、雪地漂移、热气球、气垫船、温暖驿站……

本地人都惊叹:哈尔滨让我感到陌生

如今这座拥有近千万人口的省会城市,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尔滨”,童话般的快乐从全国各地涌向哈尔滨,又从哈尔滨持续传播到全国各地。

广西的“砂糖橘”、贵州的“折耳根”、云南的“野生菌”,将这份欢乐带给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如今,百度百科已经收录了“尔滨”一词,解释为网络流行语,用于亲昵地称呼哈尔滨。一声“尔滨”仿佛带来温暖,如同冬天中的一把火,使冰城的温度倍感拉升。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哈尔滨的爆火时间难以明确,但可以明确的是,哈尔滨的“出圈”并非偶然。如今,冰雪旅游已成为“顶流”,冰天雪地正迅速转变为“金山银山”。

“尔滨”的冰雪文化久负盛名,那么,它究竟有何魅力呢?让我们一同探索吧!

一、何以冰城?

哈尔滨,冰城。东三省之一,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临近俄罗斯、朝鲜和韩国,城市文化在黑土地质朴的底色上缤纷出异国的多元色彩。

哈尔滨的冰雪风情首先要归功于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哈尔滨市地处北纬44°03′-46°40’,东经125°41′-130°13’之间,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成就了哈尔滨北国独有的风景,作为中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大城市——“冰城”之誉也由此而来。

哈尔滨的冰雪景观还得益于其优越的自然环境。

哈尔滨市位于亚欧大陆东部的中高纬度,横跨哈尔滨到牡丹江的张广才岭是一条世界级的黄金滑雪带,亚布力、帽儿山、乌吉密、玉泉、二龙山、吉华、横道河子、八一等众多滑雪场星罗棋布,镶嵌在其中的大海林林场有“中国雪乡”的美誉。

此外,松花江自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城区,11月中下旬开始封冻,12月初就可以采冰,为哈尔滨提供了丰富的天然冰资源。

众所周知,人工冻的冰由于透明度、质感等原因,难以与自然冰相媲美,很难用于雕刻与布景。

二、冰城由来

哈尔滨被称为冰城,要从1979年说起。

哈尔滨著名警官作家修来华老先生在帮助哈尔滨叫响和推广“冰城”名号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在这一年,编导和摄影师童国平响应中央电视台尝试新型纪录片拍摄方式的好找,特邀了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和唐杰忠担任导游,共同制作了电影《逛冰城》。

电影《逛冰城》截图

这部电影首次展示了哈尔滨的冰雕文化,以及当地特有的生活方式,如吃冻梨、滑冰等。

随后,知名音乐家关牧村等专家也来到哈尔滨拍摄了音乐专题片《冰城之歌》。这一系列作品使哈尔滨作为“冰城”的名号传遍大江南北。

再说回冰雪文化,中国的现代冰雪文化,萌芽于1963年第一届冰灯游园会,起始于1985年第一届哈尔滨冰雪节,发扬于1999年第一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1963年哈尔滨首届冰灯游园会现场

○ 1963年,哈尔滨举办了首届冰灯游园会,兆麟公园展出了数千余盏用简单金属器皿自然冷冻的冰灯和数十个用广告色简单加以涂抹的冰花,瞬间轰动了哈尔滨,电灯与冰的结合标志着现代冰灯的出现。

○ 1964年,冰雪艺术呈现出向冰雕、冰景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开哈尔滨冰雪艺术之先河。

○ 1985年,哈尔滨人有了自己的节日,1月5日被命名为哈尔滨冰雪节。

○ 1987年起,哈尔滨开始举办国际冰雕比赛,使冰雕艺术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成为哈尔滨与世界交往的纽带和桥梁。

○ 2000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兴建拉开了迎接千禧年的序幕,政府乘势打造世界冰雪旅游文化名城,把冰雪文化推到了极致…

三、冰城荟萃

冰灯历史悠久,是我国北方的民间艺术品,清嘉庆年间就有冰灯盛景。

原本制作工艺简单的冰灯,如今已发展成冰花、冰建筑、冰雕等多种表现形式,制作技艺愈发复杂。

冰灯冰雕以冰为材料,根据设计图纸,将大冰块按需切割成小冰块,使用水作为粘接剂,运用砌筑、堆垒、雕镂、浇冻和镶嵌等技法,制作出冰建筑、冰雕塑等各类作品。

雕刻冰块所需的工具多达20多种,需要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手工打磨。配置多种灯光后,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开合自然的景区,通过形、光、声、动的和谐统一,打造出璀璨生辉、扑朔迷离的冰造园林。

冰灯冰雕历史

文献资料显示,冰灯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

在明朝嘉靖年间,诗人唐顺之创作了《元夕咏冰灯》,可见在当时,制作冰灯供元宵赏玩已经成为一种风俗。

清朝嘉庆年间的《黑龙江外记》记载了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冰灯,描述了城中张灯五夜、村落妇女前来观剧的盛况,其中提到了用冰雕塑成的寿星灯。

到了清朝中期,关于冰灯的文献更加丰富,冰灯的造型也逐渐复杂,人们开始将冰灯称为“琉璃灯”。

穷棒子灯

冰灯的出现与当地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密切相关。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漫长而严寒,夜幕往往在下午四五点时就开始降临。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在夜晚从事各种活动,如步行、喂马、捕鱼、赶车等,需要有效的照明工具。因此,冰灯便应运而生。

为何不用灯笼或油灯照明?实际上,这些灯都禁不住东北冬季的寒风,唯有冰灯既能照亮夜晚,而又风吹不灭。

这种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原始冰灯,或是直接从冰封的江河上采冰,或者将水置于户外滴水成冰,制成冰坨。然后,在冰坨的中央凿出一个空间,放上蜡烛或油灯。

由于制作成本低廉,这种冰灯被当地百姓戏称为“穷棒子灯”。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在春节元宵时无法购买灯笼,也会制作这种冰灯并摆放在门前。

随着20世纪初人口的迅速聚集和近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哈尔滨开始出现具有一定规模的冰雕艺术。

永不重复的童话

冰灯之美不仅体现在惊人的雕刻技艺、流光与冰晶带来的梦幻和规模上的震撼,更在于它的短暂。

所有的冰景,在春季到来时都会化为流水,再也寻不到踪迹。然而,到了下一年,又会有新的冰景出现。正因如此,冰灯艺术被誉为“永不重复的童话”。

从民间的“穷棒子灯”发展到“永不重复的童话”,这其中少不了与冰雪自然的浪漫邂逅,更少不了能工巧匠们源源不断的奇思妙想和一丝不苟的精雕细琢。

冰和雪不过是冬天很不起眼的东西,但是却被哈尔滨人玩出了花来。

一座城市的旅游口碑塑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源自市民真实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从内而外向游客散发出的吸引力,这是哈尔滨的”Keep real“。而大家喜欢的,也正是这样真实的哈尔滨。

如果你不曾去过哈尔滨

就不算真正的感受过北国的冬天

此时的哈尔滨,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正等待着你来结一场冰雪奇缘❄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才是孩子最生动的课堂!有机会一定要带孩子去哈尔滨看看,亲身感受中国冰城的氛围~

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50万华裔家庭的共同选择!海外孩子学中文,就选PPtutor!快来给孩子领取一节免费的试听课吧~

PPtutor内容创作团队

PPtutor内容团队专注为全球4-15岁儿童提供高质量、定制化的中文干货内容,致力打破海外语言学习的孤单,共建海外家庭成长平台。无论是启蒙辅导、启发性见解,还是家庭教育资讯,PPtutor将持续为您提供优质内容,助力孩子走向更充实的未来。

+852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热门国家和地区

  • 非热门国家和地区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

现在就来领取我们优秀中文教师的免费试听课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课程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为您安排试听课程

+852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热门国家和地区

  • 非热门国家和地区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