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提醒海外家长要培养孩子中文阅读的习惯,多引导孩子阅读,实现中文自主阅读。
低龄海外孩子刚刚开启学习生涯,识字量不足以影响着他们阅读的速度和数量。但此时的他们处于好奇心旺盛、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阅读兴趣激发、阅读习惯培养、阅读方法习得的黄金时期,不容错过。
今天,就和各位海外家长分享培养孩子中文自主阅读中会遇到的几个常见问题以及高效培养孩子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
谨记一个指导原则,松弛有度,让孩子发现更多中文阅读带来的乐趣,快乐阅读,快乐成长。
01 打破中文阅读的三大迷思
阅读是儿童语言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教育的核心,几乎每一学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
阅读能力还是学习能力的核心。以国内为例,三年级以前,儿童学习阅读,三年级以后,儿童用阅读去学习。
阅读还是儿童精神发育的重要路径。透过阅读,儿童在寻找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精神独立的个体,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融入社会,拓展视野,更深刻地认识世界。
道理都明白,但有的孩子,为啥费那么大力气去专门教,还是根本教不明白呢?
👉难点一:入门都困难
尽管有图片,有动画,有视频,还有数不清的玩具和各种游戏,但娃还是觉得文字难,还无聊。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大声朗读。
0-3岁的孩子
这个年纪的孩子,主要是让父母来大声朗读。
拿到绘本先不要着急,不要打开一页,读一句就跟孩子聊细节,念一句就跟孩子互动反馈。建议带着孩子先头到尾大声朗读一遍。
如果偶尔想偷个懒,给孩子放绘本故事的视频、录音听,也可以,但大声朗读绝不能取代。
当父母在读书时,眼神专注的盯着书上的字,表情、手势,翻书的动作和节奏,都是配合着大声朗读的声音,孩子会身临其境地看到,感受到,并学习,慢慢就会学会父母和绘本文字互动的样子。
4-6岁,识字敏感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语言和文字的韵律感受很敏感。
选书时,除了简单的中文绘本和识字书,还可以选择韵律性强的童谣作品,也就是以字为主体,但是字很少的书。
通过大量童谣的听读和诵读,可满足孩子对于韵律性语言和文字的感受,我们所谓的孩子语感的培养,实际上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了。
然而,这个阶段存在一个最大的陷阱,就是过早强调“中文识字”这个方面。
许多父母可能会拿出识字卡,让孩子一个个去背诵。
事实上,这是本末倒置。在这个阶段,汉字的学习应该放在词汇、句子、文章和有趣、有内涵的故事、读物中,才能更有意义。
6岁以上
如果你家孩子到了小学一二年级,还是不愿意读字书,甚至更令人担忧的是,到了三四年级仍然面临阅读难题,那么解决的办法还是先从朗读开始。
例如,可以通过亲子共读,将故事大声读给孩子听;或者由家长读一段,让孩子读一段,以此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还可以带着孩子反复地诵读,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节奏,鼓励孩子展开对故事的讲述,引导他们如何将故事讲得更完整、更生动。
👉难点二:到底读懂了吗?
等到孩子能够自己读书了,甚至阅读速度很快,家长们又面临一个新的烦恼。孩子读了是读了,但到底读懂了没有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反问家长们一个问题:到底什么算是读懂?
当你让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读《彼得兔的故事》时,他读完后说这只兔子的冒险太有趣了,这算不算读懂呢?
再换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读《丑小鸭》,读完后他说,丑小鸭能变成白天鹅,是因为它本来就是天鹅下的蛋,这又算不算读懂呢。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们读书和读懂书都需要因材施教,因年龄而异。
无论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还是高年级的孩子,他们的阅读感受都至关重要。
阅读一本新书就像是品尝一家新餐厅或试穿一件新衣服,只要我们愿意与孩子分享感受,孩子多多少少都能表达一些看法。
就算是有些跑题,父母也无需过于担心。我们可以顺着原来的话题给予一些家长的见解,同时也可以顺着孩子的思路继续探讨。
关键并不在于判断对错,而是在于展开对话。
👉难点三:要不要分级阅读?
“孩子喜欢读的书籍远超适合他年龄段的范围,应该继续让他读吗?”
关于儿童阅读问题,很多家长都陷入了相似的疑虑,而这其中涉及到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中文分级阅读。
当孩子独自翻阅书籍,或者家长将一本课外书递给他时,分级阅读已然产生。
然而,许多时候,这种分级是盲目的、不自觉的。而长期沉浸在与年龄不符的书籍中,很可能显著减弱孩子的阅读兴趣:
太浅,缺乏挑战性——放弃;
太深,引发畏难情绪——放弃。
这两种极端最终都可能导致“孩子不爱读书”的结果。所以,阅读分级非但必要而且重要。
当然,分级阅读并非简单的按年龄层次划分,中文分级阅读也不仅仅是对文本的简单分类。
它应当基于儿童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为孩子提供更贴近他们水平的中文童书,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阅读引导。
进行分级阅读时,我们需要蹲下来“观察儿童”,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需求,理解儿童语言学习、情感需求以及心智发展的规律。
我们应该灵活适应不同年龄段和个性的儿童,为其选择符合他们阅读兴趣的内容。
在为孩子挑选书籍时,可以参考分级阅读书单,但不必过于拘泥于书单。没有哪一本书是非读不可的,让我们保持轻松的心态。
最关键的是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样他们才会更愿意主动拿起书籍,而不是被迫去读。
所以回到刚刚那个问题:“孩子喜欢读的书籍远超适合他年龄段的范围,应该继续让他读吗?”
让他读。有的孩子在心理年龄上可能超前于实际年龄,也有足够的阅读积累作为基础。如果孩子主动选择高于自己年龄水平的书籍,家长应当给予积极支持。
然而,在支持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孩子所选书籍的价值观是否积极向上。如果存在不符合价值观的内容,家长需要和孩子进行耐心沟通,主动推荐其他具有积极影响的优秀书籍。
02 如何培养孩子中文自主阅读的能力?
🌈① 支持孩子语言的个性化需要
孩子口语的丰富性和语音敏感性是提升孩子阅读能力基本条件之一。
我们深知孩子的语言发展受到人类语言普遍规律的影响,特别是海外的孩子更多的还会受环境的影响,但同时不同的孩子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应为每个孩子提供符合其独特需求的教育机会。
那么,父母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支持孩子个体化的语言学习需求呢?
举例:孩子刚升入中班,他非常骄傲地说,“我现在是大的的(哥哥)了!”
这个孩子在语音方面出现的问题就是“d”和“g”分不清楚。如果父母只是简单地让他跟着说“哥哥”,不是“的的”,恐怕最终的结果是他没有矫正过来,而父母已经崩溃了。
其实,最简单方法就是选择一本图画书,特别是其中包含较多带有声母“g”的词汇。与孩子一起阅读,或者大声地朗读这些词汇,很自然地就能解决发音问题了。
因此,爸爸妈妈们需要培养一个基本的习惯,即对孩子在学说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敏感,注意在日常活动中观察孩子的语言表达。
根据孩子的语言情况,选择相应的图画书,与孩子一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发音问题采取自然引导的方式,或者大声地朗读,为孩子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
🌈②支持孩子开放且平等的阅读
所谓“开放且平等的阅读”,是指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无论是从阅读开始时对书籍的选择,还是在阅读中节奏的掌控,甚至是对于阅读内容的讨论,家长都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
给予孩子平等的选择权和机会,让孩子能够自主选择他们想要阅读的内容,在阅读中共同参与,互相尊重,创造更愉快的学习氛围。
针对3-6岁的孩子,他们越来越关注图画书中的文字,这是自主阅读发展的正常规律。我们应当遵循孩子自主阅读的发展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无所作为。
在这样一种开放且平等的阅读环境中,如果孩子主要关注图画,家长除了要引导孩子注意图画中的关键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图画书的内容,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留意书中的文字。
在孩子完成图画的阅读后,可以请孩子描述一下这一页图画讲了什么故事,然后将文字部分读给孩子听。
这样的交互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体验到书中的文字是否更加简洁、准确地表达了图画的内容。
🌈③支持孩子的自主性阅读
我们鼓励家长陪伴孩子一同阅读,但陪伴并不意味着家长要一一解释图画书的内容,或者边解释内容边提问孩子回答。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个成熟的阅读者,而一个成熟的阅读者首先是独立的阅读者。
因此,在与孩子共同阅读图画书时,家长应有意识地鼓励孩子进行独立阅读。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阅读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逐渐由合作的阅读者过渡为支持性的阅读者。
在孩子的中文自主阅读中,我们可以鼓励他们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反思、预期、质疑和假设等基本的阅读策略,以提升阅读的质量和水平。
阅读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宝贵技能,因此,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培养这位可靠的“朋友”是非常值得的。这不仅是一项有益的爱好,也是一段美好的旅程。
让我们与孩子一同,愉快地读书吧。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课程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为您安排试听课程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